《中国绿色时报》:苍竹滴泪哭志鹏-尊龙凯时app

 《中国绿色时报》:苍竹滴泪哭志鹏-尊龙凯时app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中国绿色时报》:苍竹滴泪哭志鹏
【发布日期: 2004-06-12】 【来源: 】 【作者:】 【编辑:none】 【点击量:】

4月12日,是浙江林学院青年教师邵志鹏博士殉职100天的纪念日。
这天,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人事厅联合追授为服务三农工作,以身殉职的浙江林学院青年教师邵志鹏博士“模范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
2003年最后一天晚上,他殉职在服务三农的工作岗位上
2003年12月31日晚9时20分,新年的脚步声已近在耳际,但邵博士的生命却再也无法跨越这原本喜庆的时刻。作为浙江省派驻泰顺县黄桥乡的科技特派员,为帮助当地搞竹笋加工,他专门赴景宁畲族自治县考察的邵志鹏在返回泰顺途中,遇上车祸,不幸殉职。
邵志鹏生前居住地——乡政府大院内一片震惊,人人泪流满面,哭出了声,纷纷赶赴事故现场。乡卫生院院长郑昌胞闻听此讯,“整个人就软了”,全家老少整整哭了一夜,悲痛万分。他不断擦着夺眶的泪水:我们就像失去了最亲的亲人。
人民先后引发了两次追悼会。来为邵志鹏送行、缅怀邵志鹏的群众实在太多了。浙江省委书记和省长、副省长,也向邵志鹏——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位殉职在科技服务三农道路上的科技特派员敬献了花圈。
今年春,在他服务过的地方——浙江省泰顺县黄桥乡的一片荒山上,当地农民们还种下了一片树苗,山脚下,立着一块牌,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志鹏林”! 大山里的农民用最纯朴的方法,纪念这位引领他们致富的“农民博士”。
他的博士生导师苗香雯教授这样评价她的学生:“他追踪的是本学科国际前沿科研动态,具备了成长为做尖端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的能力。”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到需要我的地方去
2003年春,他主动请缨到大山深处的贫困山区泰顺县黄桥乡为省科技特派员。他在参加科技特派员工作前曾经填写在个人情况表上的志愿:“到需要我的地方去。”
黄桥乡坐落在洞宫山脉深处,靠一条17公里长、沿着山势蜿蜒盘绕的碎石路与外界相连,人均收入只有2110元。邵志鹏来到黄桥的当天,就冒雨上山,从海拔千米的竹林到袅袅炊烟的农家调研。他踩着弯曲的山路,访遍了散布在海拔600米至1000米的17个自然村。
4月10日,邵志鹏来到园桥村与村里的干部群众座谈。当时,乡里的干部劝他先休息两天再开展工作,邵志鹏说:“我要首先了解贫困山区的农民想的是什么,缺的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帮他们尽快脱贫。只要能帮农民脱贫致富,我就算没有白来!”刚到村里,他就被村民团团包围。有的村民问如何养鱼,有的村民问大棚蔬菜如何栽培,但问得最多的还是有关竹笋加工方面的问题。邵志鹏都不厌其烦地一一予以解答。由于邵志鹏最擅长的是竹笋加工,有村民就亲切地称他是“笋博士”。竹农们看他回答起问题如数家珍,打心眼里佩服他,说:“有了‘笋博士’,以后就不怕碰到科技难题了!”
黄桥乡有1.8万亩毛竹林,40%的经济收入来自竹子产业。由于缺乏竹笋加工技术,成吨的竹笋烂在山上,他向乡党委书记保证:“我一定要把竹笋加工厂办起来。”他一边在实验室里加紧进行笋制品开发研究,一边四处考察,联系办厂一事。那条九曲十八弯的17公里山路留下了他无数的足迹。经过考察分析,邵志鹏便指导当地专业合作社、粮管所等联合兴办竹笋加工厂,帮他们设计图纸、买设备、跑市场,直到元旦的前一天还去景宁考察设备安装样式。未婚妻还在等他元旦后去领结婚证。去世的前几分钟,他还在对同行者说,打算春节也留在司前办厂。
当地有个三插溪水库,淡水养殖缺乏捕捞,汛期泄洪道鱼被大批冲走,村民们只能望鱼兴叹,没钱可赚。邵志鹏得知后,他上网查询资料,找有关专家咨询、设计鱼网,到省内的几家大水库实地考察。小个头的他独自一人把8捆足有250多公斤重的鱼网装好车从丽水运回黄桥乡。正值暑期,邵志鹏连续十几天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在距岸上20多米高的水库里布置鱼网,那时的他被晒得黝黑,未婚妻叫他“黑泥鳅”。现在园桥村的汛期水库养鱼安全和鱼的捕捞两个难题解决了,养鱼人哭了:“邵老师没能尝一口我们的鲜鱼阿!”
黄桥乡17个自然村有着很多的闲置土地,为了提高农民收入,作为浙江林学院食品科学和工程学科的负责人,他有这方面的优势,他就带领农民推广种植甜玉米。为了解决甜玉米的贮藏问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他夜以继日地开展甜玉米深加工、无菌包装等科技攻关。经过研究,他将一般只能保存一个月的玉米,提高到能够保存一个半月;他曾经说过:“要是能坚持到6个月,实验就成功了。”而今,邵博士开展实验的那些玉米作为他的遗物还静静躺在林学院办公室里,依旧惹人喜爱,已经过了三个月,却没有丝毫变质。
农民的儿子,愿做一个农民“博士”
邵志鹏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高考和考研最紧张的日子里,白天他把牛绳系在身上一边放牛,一边看书;夜晚他在村配电所一边帮修电器,一边读英文。在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读食品专业时,他说因为农民还很穷,他自己就经常缺吃的,所以对吃很感兴趣。邵志鹏把对家乡的热爱带给了和他接触的每一个普通农民和基层群众。在黄桥乡崎岖的山路上,他看到一位老农在挑柴禾,就马上接过老农肩上的担子,送老农回家;在海拔1000米的小山村里,他给山农带去新品种,当场就在农家开技术座谈会,他们促膝谈心、共谋发展到深夜。乡政府炊事员陈美绿含着泪说:邵博士常常最晚回来吃饭,还总是怕给她添麻烦,偷偷用开水泡冷饭吃。园桥村的养鱼人不知道,邵老师为了给他们节省20元钱,和出租车司机讨价还价不得,只好把沉重的鱼网一人扛上扛下。养鱼人只知道,鱼网从丽水运到园桥村已经晚上8点了,他们要给邵博炒菜,邵博拒绝了,只是用开水加盐泡了饭吃,他还连连说:“这样就好,吃饭吃饱就好了,就舒服了。”
黄桥乡的农民说,邵老师比我们还简朴;干部们说邵志鹏家境贫困,父母患病在身,他最需用钱,但他在金钱面前纹丝不动,廉洁风范堪为我们的楷模。邵志鹏曾为购买实验室设备四处奔波,与销售商讨价还价,为“花小钱办大事”,他拒绝接受礼品回扣。来到黄桥乡后,他不讲究吃住条件,没向乡里报销过一张发票,没用过一次乡政府的电话。他在黄桥期间,正是和未婚妻热恋期。有一个月,他的手机通话费超出自己的计划数后,连说下个月要节省了。乡长说,你到我办公室打长途吧,我把钥匙交给你。但是邵志鹏没拿钥匙,他说私人电话不能揩公家的油。
他为科技推广也只用手机。干部们纳闷了:你办私人的事不用办公室电话,办扶贫的事可以用啊。你为我们跑前跑后做项目,为啥没有一张发票要报销?他对乡干部说:“我们科技特派员是带着项目经费来的,不需要乡里再为我垫钱。”就是国家的钱(项目经费),他也是用得紧巴巴的。在司前镇筹办竹笋加工厂时,他就住在二三十元的小旅舍里。他在采购设备或新品种时,总是反复地在网上寻找最价廉物美的。他到县城科技局或扶贫办汇报工作,从不吃“饭局”,只在大排挡上解决午饭。
在他去世后,这个再过半个月就要结婚的博士,全部积蓄只有3600元钱。农民们说:从没看到邵博士穿过皮鞋、没有看到一件名牌衣物,他考上大学那年,全家凑了钱给他买了一套蓝色运动服,他一直穿到去世这天。同学们经常看到他在补袜子。他的袜子破了自己补,缝补好后继续穿在脚上。农民说,我们外出打工的人还穿西装皮鞋,而邵老师的穿着,总是一身。
黄桥乡的党委副书记徐清雨问他,你为啥对自己这样严格,对别人情同兄弟?他深情说:“我永远忘不了我是农民的儿子。” “像邵志鹏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带来的不仅仅是科技,我们这些干部也很受他精神的震撼。”泰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齐圣阳谈起邵志鹏来肃然起敬,“邵志鹏权钱不求,一心为群众办实事,真正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是个实干型的科技工作者。他没有任何行政级别,但他具有非权力的影响力。”
苍竹滴泪,柳树动哀!邵志鹏走了,泰顺县的领导干部怀念他,黄桥乡的农民舍不得他,他洒下汗水和心血的地方都在诉说用一个故事,他跋涉过的山山水水呼唤着同一个名字!因为,在当前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村最需要邵志鹏这样的贴新人来帮助农民度过难关。

《中国绿色时报》4月28日 陈胜伟

尊龙凯时app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 63732700

网站地图